2月5日,在安徽省阜阳市“真抓实干勇担当 创先争优建新功”新春第一会上,20家企业被作为研发强度“十强”企业和研发投入“十强”企业表扬。
安徽智磁新材料凭借其20%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站在这一荣誉舞台上,奏响了新年的强劲开篇,充分展现出其蓬勃的发展活力。
智磁,“重点小巨人”
安徽智磁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高频金属软磁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
2018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邓毕力带着人才团队和可稳定量产的高性能纳米晶带材生产技术在阜阳市颍泉经开区落地扎根,成立了安徽智磁新材料有限公司。
短短6年时间,智磁新材料研发团队不断攻克技术和应用难题,高性能超薄纳米晶带材的市场占有率跃居细分行业国内前列,填补了安徽省的产业空白,得到科技部重点专项、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在皖创新创业等重大科技和产业化项目的立项支持。
去年,智磁新材料还入选了新一轮首批国家专精特新 “重点小巨人”的企业。研发平台通过“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成功揭榜安徽省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专项,参与制订和修订的3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和实施,新认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安徽省首台套科技重大装备1项、国内领先水平首批次新材料1项,新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安徽省新产品4项。
20%,智磁科研的“常数”
走进智磁新材料,平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铁、铜、硅、硼等原材料,在机械臂的运输中进入高温熔炉,再经过极速凝固等一系列程序,应用于汽车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的超薄超宽纳米晶带材源源不断。
“去年公司产能和利润均取得了20%以上的较高速增长,目前主要客户包括深圳比亚迪、上海特斯拉、长安汽车、法国施耐德、苏州汇川技术、深圳禾望电气等众多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智磁新材料副总经理王玉忠表示。
满负荷运转、市场的广阔,是智磁新材料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的最优解。
“创新能力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唯一出路。”这是智磁新材料的企业理念,也是其发展路径。
“这些年,我们每年超过20%的销售收入投向研发,专业型科技人才是我们的长处,也是需求。”据王玉忠介绍,此前,他们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招引多名专业人才,下大力气进行创新研发,去年,他们还依托安徽省高等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国内一流高校联合培养十余名硕博士研究生,为企业储备一批人才。
未来,且看高性能软磁产业园
走下新春第一会,智磁新材料继续大步向前。
眼下,智磁新材料正在积极开展设备以旧换新,继续加大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我们力争实现营收和产能增长50%以上,并开始公司新一轮股权融资支撑,公司项目扩产建设。”智磁新材料董事长邓毕力表示。
未来,智磁新材料还将继续以创新为抓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兴热门领域加大核心零部件(电磁元器件)的产品研发和应用,不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同时,智磁新材料还在推进新一代高性能软磁材料及元器件产业园建设,建设新一代高性能软磁材料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建设和重大应用示范,目前占地50亩的一期项目已经完成土地审批,近期即将开工建设。
据介绍,该产业园一方面将满足智磁新材料企业产能扩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将推进软磁新材料产业链的延伸,特别在研发方面,开展新一代高性能软磁材料在电动汽车和无人机动力电机和充电系统、电动汽车新一代800V设计平台电驱系统、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服务器功率电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