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科技局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驱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壮大科技企业队伍。一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业企业等纳入培育库,实施分类指导,推动达标企业“应报尽报”。二是建立困难科企帮扶库。加强对科技企业的运行情况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难题,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应复尽复”,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三是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压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加强与财政、税务、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形成工作合力。2024年三批推荐31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307家企业通过省专家评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有望达80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927家、排名全省第4位。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支持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2024年获批的8个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均由企业牵头实施。持续推动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清零”。欣奕华显示光刻胶,智磁新材料超薄纳米晶带材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二是支持企业成为平台建设的主体。先后获批组建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和省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钙钛矿新材料、钠离子电池等“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344家、居全省第4位。三是支持企业成为成果转化的主体。坚持顶格推进,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率队赴华理工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界首高新区获批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阜阳系列活动7场次,征集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260余项,促成41个项目签约。2024年,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0亿元。吉祥三宝成果转化模式获省领导批示在全省推广,珑驰量子成果转化产品在保障2025年亚冬会电力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企业创新生态。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设立安徽高等研究院阜阳分院,实施校企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首批招收工程博士硕士142名。选派18名科研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制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方案,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二是推动科技金融精准滴灌。设立2.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已投8家企业、支持资金1.08亿元。推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和小微企业融资,创新“科基贷”、“研发贷”等科创产品,截至2024年底,“共同成长计划”贷款余额113.75亿元、居全省第4位。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引育。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阜创新创业,其中18家团队获批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获省资金近1.2亿元。累计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0余名。推荐企业科技人才参加科大商学院科技人才“千人特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