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快讯> 县区级
颍泉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等级:县区级 政策类型: 发布时间:2023-01-10 11:01:27 【字体: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颍泉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颍泉区人民政府区长  时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现代化美好颍泉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全省45个市辖区赛马机制“经济运行”考核中首次进入前十。初步预测,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5%。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42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全面实施,投资突破百亿大关。1—11月份,全区工业投资增长44.3%,技改投资增长38.1%,均居全市第一方阵。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总数达到105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3家,总量分别达到2家、19家和48家。“3+1”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规上工业企业中占比24%,预计完成产值6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2%。领航国创、申亚生物、联旺科技二期、世阳光电二期加速建设,爱谱华顿、隆能科技、智磁新材料二期、界上光电、梵奇诺阻燃材料投产运营。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总投资48.2亿元的华润电厂二期并网发电。3家企业纳入“13581”龙头培育工程,全年实现产值5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现代农业持续壮大。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亿元,增长6.2%,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粮食安全根基不断夯实,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农业生产“大托管”3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突破6.6亿斤。“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95人,组建科技特派团6个,实现行政村科技服务全覆盖。种业强区实现新突破,新通过国审小麦新品种5个,入选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1处。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3%。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新认证登记绿色食品10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4家,农产品加工值增长10.4%,农产品电商交易额3.4亿元。闻集镇闻集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颍花缘”牌菊花茶入选“皖美农品”。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加快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前三季度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增长4.1%;进出口总额7686万美元、增长73.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阜阳临沂商城有序发展,实现市场交易额270亿元。商贸潜力持续挖掘,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总数达到116家;新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78家,电商交易额突破19亿元;主要商贸企业举办促销活动超110场次,线上线下累计实现销售额12亿元。服务品质不断提升,阜阳颍泉青年创业园被评为省级青年创业园,兴泉优运物联科技公司实现产值5亿元,兴业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北大方正人寿保险等金融机构入驻颍泉,阜阳生态乐园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二)坚定不移抓项目,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省级重点项目129个,完成投资170亿元,投资完成率111%。牧原饲料、布拓、福方高科等12个项目建成竣工,和鸿电气、鑫舟祥、罗氏贝特等29个纳入省级集中开工项目全部开工,伟辰钢构二期项目“四证”同日齐发,成为全市首例带方案出让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备受关注的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项目通过国铁集团审批,徐淮阜高速公路颍泉段、阜淮城际铁路伍明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同时结束颍泉境内没有高速出入口、高铁站点的历史。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全年新签约领航国创等离子节能炬、爱矽半导体、彩晨视界、火乐科技等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257亿元,利用省外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5个,到位资金120亿元。注重招引质量,深化项目预审会审机制,预审通过项目41个、会审通过项目26个。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全面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难题,彩晨视界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时1个月,阜阳市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从洽谈到运营仅用16天,不断刷新“颍泉速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9名、柔性人才3名,入选市第七批“领创工程”人才1名、第十批市级产业创新团队3个。

要素保障精准有效。“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顺利完成,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155亩,划拨出让各类用地2800亩。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82亩。“标准地”改革深入推进,496.8亩工业用地全部按“标准地”出让。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金融机构落实无还本续贷258笔、19.9亿元。实施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担保额15.2亿元。设立政府引导基金6支、总规模20亿元,投资项目11个,带动项目总投资85亿元。创新设立“园区贷”,多层次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加大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力度,成功并购深圳珈伟新能源,实现颍泉上市公司“零的突破”,申亚生物科技在新三板正式挂牌。

(三)坚定不移抓改革,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开放合作深入扩大。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与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交流合作,积极与苏州市吴中区、合肥市瑶海区开展对接合作。与深圳产业园区协会合办第八届珠三角产业投洽会,在杭州市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10余家企业与长三角地区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由徽一通讯、中科院、安徽大学联合研发的铁路通信作业安全检测平台通过专家评审。加强医疗领域合作,市五院、阜阳九院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合作共建项目。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安徽政务服务网颍泉分厅上线“长三角一网通办”专区。

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实现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占比99%以上。区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一制度两窗口”,政务服务“不打烊”,群众办事更方便。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闻集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成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应急力量向基层下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22家企业完成改革目标任务。完成“亩均论英雄”改革,10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行分级评定,A类企业数量位居三区第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提升,完成改革村85个,实现涉农村全覆盖。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改革一体推进,生态护林员智慧化网格管理实现全覆盖,茨淮新河省级幸福河流和老泉河河长制主题公园通过市级验收。

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扎实推进科技创新“4111”五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到3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5家,新备案省、市创新平台10家,领航国创、镓数智能科技等企业成功注册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成科技成果登记64项、合同交易额7.2亿元。智磁新材料、攀业氢能源等公司3个项目中榜省、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4件,位居全市前列,4家企业荣获安徽省优秀专利奖。颍泉经开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获得省级支持资金100万元。大众创业势头良好,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403户、总数达77037户,发放政府贴息创业担保贷款资金2623万元。

(四)坚定不移抓统筹,城乡面貌更美更新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49个,完成城建投资46亿元。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9条,河口南路等9条道路竣工通车,实施十里铺片区城市更新建设,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实现雨污分流、排涝通畅。颍河花园等8个安置区加快建设,抱龙安置区一期、沐春苑、荣信绿源公馆等9个安置区竣工交付,安置群众5317户、60.2万平方米,“难安置”问题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竣工移交接管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自建房屋安全专项整治、城区简易房(棚)专项排查整治任务高效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改造升级老旧小区18个、背街小巷12条,新增停车泊位2205个,新建改建公厕5座,升级农贸市场3个。实施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翡翠华庭小区获评全省首批“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严格落实“五控”、“六全”措施,坚持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行动,常态化实行秸秆禁烧、烟花爆竹和大盘香禁燃禁放,PM2.5考核排名全市第一,获得市级生态补偿金超300万元,空气优良天数303天,较上年增加17天。新建市政污水管网15公里,4个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推进,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100%。完成8条农村黑臭水体、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姜堂集、邵营集等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程建成使用。土壤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置处理率达100%。扎实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第三轮省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16件。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45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24个、基础设施等项目69个。确权扶贫项目资产1659个、规模10亿元。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新纳入监测对象117户、413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355”工程,建成美丽宜居自然村50个,完成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1个,新改建农村厕所1800个,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5个,再获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农村道路114.5公里,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新建农村燃气管网86公里、天然气供应站3个。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投入使用首末站7个。完成水利投资4.3亿元,农村群众喝上引调水一期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获评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成为全市唯一实现省级森林城镇镇域全覆盖的县市区。深化文明村镇建设,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2户,“第七届阜阳市文明村镇”20个。

(五)坚定不移抓民生,公共服务不断改善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10项暖民心行动深入实施,新建“快乐健身”体育设施40处,建成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77个,推荐125家经营主体加入阜阳名小吃品牌化发展,带动就业2000人。一体推进“20+10”民生实事项目,投入各类资金11.76亿元,33项主要任务顺利完成。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金、留工培训补助、职业技能补贴1623万元。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常态化开展“2+N”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15场,新增城镇就业9568人。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参(续)保人数达36.6万人,征缴失业保险金2407.6万元。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累计支出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75亿元,惠及人口4.48万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择优补充教师488人,投入资金1.3亿元,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所,增加学位3566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8%。阳光食堂加快建设,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民办教育“双控”目标顺利完成。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对接长三角优质企业开展“1+X”证书试点。优化医疗服务,市五院南区交付使用、佳德口腔医院开诊运营。全面落实医保异地就医住院“一站式”结算机制,结算金额8627万元。持续提升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送戏进万村”等文艺演出活动133场次。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出台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加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建成全市首家社区文联组织,打通文艺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关工事业深入开展,区关工委获全国“中华魂”先进集体称号。

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行“一数四推、五组联动”高效处置突发疫情机制,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年来,全区广大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由衷地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170件重点事项全部办结,全区信访形势稳中向好,在全省信访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构建,妥善解决农民工欠薪案件1743件、涉及金额1847万元,根治欠薪试点工作纳入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走深走实,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破案率100%。警民联调机制深入民心,上半年社会治安状况综合指数97.38%、公安工作满意率98.16%,均居全市第一。安全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健全,实现突发事件信息处置零失误、处置全程零差错。“1+10+N”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中市街道胜利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尚源食品荣获“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方达药械入选皖美品牌示范企业。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不断加强,双拥工作亮点纷呈,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联开展工作,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绩,老干部、地方志、外事侨务、红十字会等工作实现新提升。

(六)坚定不移抓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增强

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列为区政府常务会议、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首要内容,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3个一级评价指标实现新突破,认真执行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常态化开展“助力企业解难题”现场办公,解决企业诉求1924个,减、退、缓税费11.2亿元。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开展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健全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结人大议案建议88件、政协提案74件。加强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39个。认真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健全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规范政务督查,加强应急值守,政府系统联络畅通、运转高效。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区政府网站暨政务微博微信工作获全省先进,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强有力。政民互动便捷高效,区镇两级政务公开专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办理网友留言事项465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办件4200件,区委区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连续两年获得“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2022年,我们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实干诠释责任担当,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效比预想的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颍泉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强,工业化率偏低,工业支撑作用不明显,开发区亩均效益较低;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还存在一些困难,创新创业活力尚需进一步激发;三是市场活力还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要素制约依然明显,营商环境仍需不断优化提升;四是社会治理不够精细,城市建管能力有待提升,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还需持续发力;五是部分干部攻坚担当意识不强,干事创业氛围仍需进一步浓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年。按照区委总体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坚持招大引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向稳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可持续支撑的追赶型发展战略,奋力打造“三地一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颍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更多颍泉力量。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和发展实际,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粮食产量、生态环境质量、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突破创新:

(一)在产业协同发展上再蓄新动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6亿斤以上。加快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6万亩,新增国审新品种2个以上,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积极争创全市种业创新核心区。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确保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稳定在98%以上。高质量发展畜牧业,力争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着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依托草莓和食用菌单品,大力推广“1+N”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皖美农品”2个以上。

全力壮大工业经济。聚焦“提质扩量增效”,围绕“3+1”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战新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持续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7个,全力推动邦泰生物、中显全息、智磁新材料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领航国创固态电池一期、中源控股装配式建设基地、布拓、福方生物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鼓励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滚动实施技改项目10个。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备案省、市级创新平台10个。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入推进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加快复苏餐饮、住宿、家政、文旅等生活性服务业,构建“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大力发展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等现代物流产业,积极招引咨询顾问、供应链管理、金融机构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持续开展“皖美消费·乐享阜阳”等促销活动,建立常态化消费促进机制,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全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推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二)在扩大项目投资上再获新突破

高效率推进重点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四级”调度、专班推进等机制,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92个,年度计划投资276.6亿元。开工建设氮化镓单晶衬底、火乐智能科技、爱矽半导体、龙和电力等项目,加快建设隆能电池二期、睿瀛环保、和鸿电气、罗氏贝特等项目,确保彩晨视界、世阳光电二期、联旺科技二期、跃汇琪、鑫舟祥等项目建成投产。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全力保障徐淮阜高速、阜淮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启动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建设。坚持项目“落地即开工、开工即纳统”理念,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全力保证项目建设进度。

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招商区域,用好产业链专班、商协会资源、驻外招商队伍,围绕重点产业,谋划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新签约亿元项目40个以上、利用省外资金120亿元以上。拓展智慧招商平台功能,积极开展外出招商推介,大力宣传颍泉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招商项目清单管理,提高项目签约率、开工率、纳统率、竣工率。加快人才引进培育,围绕主导产业等领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颍泉投资兴业。

高标准提升要素保障。支持颍泉经开区争创省级高新产业开发区,打造高端产业发展平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规范化、制度化开展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高效解决项目用地、融资、用工等难题。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健全债券项目生成机制,最大程度发挥政府投资溢出效应。全面推进4个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40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200亩,有序开展土地复垦整村推进试点,力争供应经营性用地不少于1000亩。

(三)在城市品质提升上再上新台阶

持续加强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城建投资40亿元以上。持续推进泉北片区、循环经济园片区城市更新建设和街区风貌提升,争取落实项目资金15亿元。织密城市路网,全面推进颍柳路颍河桥、循环经济园路网建设,全力保障东北大外环、泉河北路、繁华路、欧阳修路、太和路以东路网、河西片区路网二期建成通车。保障群众安置,抱龙安置区二期、荣信观揽院、慧湖公馆、祥源芳华园等6个安置区交付使用。完善公共配套,阜阳城北综合客运枢纽、阜阳第四水厂、泉颍中学南扩建成使用,泉北小学、阜阳三十八中、欧阳小学加快施工,区档案馆和图书馆、实验小学阜涡路分校、济东路小学、余营小学、抱龙社区和泉北社区服务综合体动工建设。积极推动区配水厂、阜阳第四中学扩建、阜阳十九中红星路分校前期工作。实施22条城区新建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新增城市绿地10万平方米。

精细抓好城市治理。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改造升级老旧小区4个、背街小巷13条,新增停车泊位650个以上,新建、改建公厕19座,建成城乡垃圾中转站3座。开工建设可回收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确保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建立健全自建房屋安全管理和违章建设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有序实施城市道路桥涵、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护,持续推动城市管理高效运行。全面推行住宅小区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实施社区协商试点,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认真落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556”机制要求,序时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转办信访件整改销号,常态化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认真落实“五控”、“六全”措施,扎实开展扬尘污染、臭氧污染等专项治理,抓好秸秆禁烧和烟花爆竹大盘香禁燃禁放工作,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坚持开展河流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高质量完成4个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动和10条农村黑臭水体、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查整治,提升固体废物监管能力。

(四)在实施乡村振兴上再添新成效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分层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保持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护运营,确保项目资产良性运转、持续发挥效益。

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村群众喝上引调水项目二期工程加快推进。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农村改厕1500个,加快推进农村管网、文化广场、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等建设。积极实施乡村绿化,新建农田林网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3个。高标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确保6个中心村通过省级验收。提升村级供销社覆盖面,拓展多种为农服务,新建村级供销社5个。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持续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行动,村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超过40%。抓好农村“产业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家以上。持续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直播带货、产地直购等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21亿元。

(五)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再拓新天地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强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施企业上市(挂牌)专项行动,加快申亚生物、智磁新材料等企业上市工作。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结评估。深化供销合作社、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深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扎实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摸清经济家底。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主动跟踪国家和省市支持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产业、项目、政策“三清单”,编制实施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承接与我区契合度高的优势产业。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战略合作,在科技要素、人力资源、信用体系、市场准入等方面开展精准对接。探索“飞地”发展模式,与长三角地区深化合作共建关系。加强与合肥市的对接,探索与周边毗邻县区协同发展新路径,服务构建阜阳城市圈协同发展格局。

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解决企业需求。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互联网+”模式。落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简、审批时间最短、审批效率最高、审批服务最好,力争市场主体增长6.5%以上。完善信用服务市场监管体制,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升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能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窗口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窗口规范化服务水平。

(六)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再创新水平

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稳定扩大就业,扎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计划,推动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加强低保、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服务保障。全力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4个、2310套,分配安置房屋4700套以上,完成“难安置”问题专项治理任务。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确保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新建、扩建幼儿园6所,创建市特一类幼儿园2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九中、颍阳小学建成使用,深入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持续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医保基金智能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颍泉文化特色,推进阜阳古城遗址主动性发掘。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深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严格落实“四加”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面推行信息化根治欠薪模式,积极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效能。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深入开展“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坚决贯彻“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探索运用“积分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使命呼唤担当,目标引领行动。政府系统全体同志将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持续增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引领发展能力,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努力打造人民更加满意的政府。

(一)全力打造忠诚政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把好思想“总开关”。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不折不扣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把忠诚担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发展成效中。

(二)全力打造法治政府。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一体推进法治颍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科学决策、依法用权。依法接受区人大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区政协委员提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政务公开,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大力推进政府履职践诺,从严落实出庭应诉制度,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100%出庭应诉行政诉讼案件,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三)全力打造实干政府。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该干的事“坚决干”、能干的事“马上干”、难干的事“创新干”,绝不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追求,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下大气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把狠抓落实作为第一责任,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机制,推动决策快落实、工作快推进、目标快完成,做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把提升效能作为第一标准,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的政绩观,让实干成为政府系统的鲜明标识,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用沉甸甸的成绩单兑现对全区人民的承诺。

(四)全力打造廉洁政府。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精文减会,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严肃财经纪律,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监督管理,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加强干部队伍廉政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造干净纯洁的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重任在肩,惟有奋斗,不负韶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依靠全区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永向前,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颍泉建设新篇章!


名词解释

 

“3+1”主导产业:“3”指的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新材料,“1”指的是服务业。

“两强一增”:“两强”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一增”即促进农民增收。

“一制度两窗口”:在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周末轮岗制度、设立涉企服务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揭榜挂帅”: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一般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四证”:不动产登记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四证”。

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党建引领下的属地政府、社区、物业企业、业主代表“四位一体”的物业管理模式。

“五控”、“六全”:“五控”指大气污染防治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六全”指全覆盖、全喷淋、全清洁、全禁燃、全达标、全天候。

“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第一个“1”指中央和国家层面交办的问题,第二个“1”指省级层面发现的问题,“N”指聚焦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回头看”排查和持续推进滚动排查出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355”工程:2022年,创建1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实施3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提升延伸行动,建设5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完成5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环境整治。

“2+N”就业招聘:“2”,是指“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两大主题招聘活动。“周三就业招聘”,主要针对农民工、失业人员、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新生代劳动者等重点人群,提供人性化招聘服务。“周六人才对接”,主要针对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劳动者等各类人才,提供人才招聘精细化对接服务。“N”,是指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的N项招聘活动。

“1+X”证书:“1”是学历证书,指的是学生在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指的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取得了多类职业技能的等级证书。“1+X”证书是国家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构建职教发展模式的一项制度创新。

“一改两为五做到”:2022年新年伊始,安徽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在合肥召开,会上,省委书记郑栅洁提出“一改两为五做到”的部署要求,“一改”即改进工作作风,“两为”即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五做到”即做到对标对表、做到有求必应、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抓实、做到知敬畏守底线。

“三地一区”: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地、现代商贸物流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556”机制:落实有声势、有力度、有时限、有结果、有奖惩“五个有”总体要求,制定问题、任务、标准、时限、责任“五项清单”,实施双向交办制、时限承诺制、督办预警制、销号清零制、责任追究制、公开通报制“六项制度”。

“四加”机制:即“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专项整治+系统治理”机制。

“三个务必”:“三个务必”是习近平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上提出的,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