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日前,我市制定《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聚焦特色产业 加快数字化转型
《方案》聚焦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生命健康、绿色建筑建材、高端纺织服装等八大特色产业,加快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方案》提出,从2023年起,每年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6个以上,培育“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以上,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1—2个,规模以上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
到2025年,实现全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推动重点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我市将在政策支持、人才支撑、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培育标杆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按照分行业、分区域、选龙头、树典型、重引导、全覆盖的思路,该《方案》制定了相关任务。
支持企业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行业标杆典型。着力提升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数字化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标杆典型示范工程建设。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金融机构等,分析中小企业改造需求和融资需求,提供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普及中小企业数字化。到2025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应用率、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政策进园区、工业互联网进园区、绿色制造进园区、工业软件进园区、智能装备进园区活动。每年建设1—2家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依托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区域资源共享,推动区域数字化整体转型。全力实施招大引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支持行业内企业合作,鼓励行业服务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联合行业商协会建设一批“行业大脑”。
技术创新 赋能数字化转型
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做好制造业品质品牌提升工程。发挥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每年培育省级首批次新材料5个,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
突破一系列软件研发设计关键技术,加快推动工业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软件等控制执行软件产品研发,加快推广工业软件,促进工业软件产业集聚发展。每年培育首版次软件1个,省级信息消费创新产品6个。加大工业软件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工业软件规模化应用。加快软件产业园建设,促进软件产业集聚发展,创建特色型软件产业园。
加快建设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到2025年,打造18个以上行业型、专业型、区域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推广中心。推动平台汇聚工业大数据、工业APP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等资源,赋能行业、区域数字化转型。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绿色制造协同升级
着力提升数字化网络基础设施,全面部署5G网络,力争建设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引导企业与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对接,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管理,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工作。聚焦阜阳市装备制造业重点技术需求,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着力突破重点领域成套装备相关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应用,培育发展无人机、智能家居和工业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快智能装备推广应用。
紧密围绕制造业和绿色发展战略部署,坚持数字化引领和绿色化协同,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制造,加速制造业节能降碳。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生产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构建以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为主,视频监控、用电用能监控为辅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实现绿色制造协同升级。